——2022年1月9日在臨河區第十八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區政府代區長 安文哲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臨河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過去四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四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定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如期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三五”勝利收官,“十四五”順利開局,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奮力趕超跨越,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初步核算,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8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5.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0.9 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7276元和24234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于全市前列。
我們聚力轉型升級,產業基礎更加堅實。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初步成效,建成高標準農田53萬畝,完成農田節水改造31萬畝,糧食生產連年增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199個,金伯利、鮮農、浩彤等科技示范園區帶動能力凸顯;建成規?;B殖場1651個,牧業年度羊飼養量達到586萬只,臨河區肉羊獲評內蒙古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4家企業16款產品授權使用“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實現產銷兩旺。工業經濟穩步向好,巴彥淖爾現代農畜產品物流園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獎勵辦法,帶動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31項、完成投資64.9億元;全區獨立核算工業企業554戶,建成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27家,備案高新技術企業32家,藍寶石、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破題起步,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服務業發展活力不斷迸發,維多利廣場等大中型商業綜合體業態愈加豐富,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京新高速、國道G242等公路建成通車,臨河到呼和浩特城際特快列車開通運行,包銀高鐵臨河段開工建設,高效流通體系日趨健全;成功舉辦龍舟賽、馬拉松等一系列國家級體育品牌賽事。
我們致力統籌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常住人口由2017年的55.4萬增加到58.2萬,城鎮化率達到70.1%。實施棚戶區、老舊小區、“三供一業”等改造458萬平方米,建成公租房541套,城市宜居度逐年提升;實施民主街、慶豐西街、金川北路等25條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敷設雨污、供熱等各類管網1135公里,實施河套大街西延段、北郊公園等重點綠化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9%,生態紅利逐步釋放;“街長制”全面推行,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市容環境有效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扎實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有效改善,衛生廁所普及率、畜禽糞污利用率分別達到85%和90%以上;完成通道綠化2.4萬畝、村莊綠化560個,建設樣板示范村30個,狼山鎮富強村榮獲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城關鎮友誼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干召廟鎮民主村榮獲全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新改擴建農村公路827公里,公路優良率達到80%,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我們全力攻堅克難,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5億元,建成產業扶貧項目19個,“1233”產業扶貧機制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代表自治區接受了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驗收,現行標準下1898戶、407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如期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統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十大專項攻堅行動”,“臨河藍”成為常態;烏梁素海流域臨河段水生態保護和治理成效明顯,建成中水回用系統,湖泊海子得到全面修復;“四控兩化”行動扎實推進,國土綠化造林26.7萬畝,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全部整改銷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庹畟鶆?/span>164.1億元,獲得自治區化債獎補資金6.6億元;成功申報國家隱性債務化解試點縣,獲得國家化債試點再融資債券37.05億元,幫助地方金融機構壓降不良貸款53.6億元,風險隱患得到有效防控。
我們大力深化改革,發展后勁持續增強。總書記囑托的三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穩步推進,實施改革任務697項,形成改革成果927項,“救急難”、田園綜合體等改革列入國家、自治區試點。“放管服”“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改革深入開展,“四辦”工作全面推進,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綜合行政執法等改革全面完成,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積極推進,教育、科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獲得國家通報表揚,發展動力和活力多點激發。
我們著力惠民利民,民生福祉全面增進。投入民生資金134.8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以上。新改擴建學校13所,招聘優秀教師823名,以自治區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高考本科上線率連年攀升。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搬遷改造并獲批三級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獲批三級醫院,分級診療、醫共體、醫聯體建設成效明顯;持續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常態化疫情防控扎實有效。綜合運用金融、司法等方式解決房地產領域“三難”歷史遺留問題,累計交付回遷房2.4萬套、商品房3.8萬套。建成公益書屋、健身中心以及文體活動場所690個,群眾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推進,醫療保險綜合參保率達95.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發放各類社會保障資金30.4億元,婦女兒童、殘疾人、老年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全面加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形成。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升,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同時,國防動員、人民武裝、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紅十字、共青團、工會、婦聯、文聯、殘聯、氣象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區各族人民,我們眾志成城,負重拼搏,用實干實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現代農業步伐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8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45家,落實訂單面積123萬畝,直接參與產業化經營農戶5.2萬戶;數字農業快速發展,河套灌區農牧全產業鏈數字經濟平臺簽約落地,新建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5個,農高區進入國家擬建名單。投入運營現代化奶牛牧場3個,建成肉羊示范養殖小區10個,入選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工業經濟步履更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3.7億元,并簽署11個項目、協議投資44.7億元。華北油田巴彥勘探開發項目初步探明儲量1億噸左右。向日葵全產業鏈融合、大北農飼料生產加工、燕京金川智能制造和機器換人等37個項目開工建設。聯邦制藥合成I車間、昌盛鋼壓延生產線技改、山海年產800輛專用汽車等項目建成投產。現代服務業提質提效。外貿出口總額實現13.2億元,保稅物流中心(B型)完成進出口貨物6240噸;成功舉辦農民豐收節、消夏文化藝術節等活動,接待游客207.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1.9億元;全區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69.6億元,增長10.2%;各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07.9億元,增長8.9%;貸款余額466.3億元,增長6.4%。城鎮面貌明顯改善。新開工房地產51.8萬平方米,實施非成套住宅、老舊小區改造75.4萬平方米;創新方式、多措并舉化解房地產領域“三難”問題,解決“入住難”493套、“回遷難”568套、“辦證難”10398套。北邊渠綜合改造基本完工,煥發生機活力,實施平房區集中供熱、城郊村“煤改電”采暖改造6500戶,空氣質量更加優質。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服務企業項目指揮部實體化運營,協調解決了一批企業、項目、產業發展中難點堵點問題。全面落實國家減免稅費、延期繳納稅費等有關政策,直接惠利市場主體1.9萬戶;組織召開“政金企”對接會,為2.1萬戶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爭取金融信貸支持32億元;臨河區農村產權服務中心掛牌成立,探索推進棚圈舍、設施農業抵押貸款,為農戶解決貸款7.9億元。政府自身建設持續加強。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從嚴懲治不正之風,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不斷提升,“八五”普法全面開展,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提請區委研究重大事項13項,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事項5項;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建議,辦理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294件,辦復率均達到100%。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實現了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目標。
各位代表!奮斗成就夢想,實干鑄就輝煌。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四年來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等15項國家級榮譽,獲得“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等27項自治區級榮譽。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得益于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于歷屆政府班子的勵精圖治,得益于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于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所有關心、參與、支持臨河區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經濟發展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壓力,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風險和挑戰不確定性增大。我們也充分認識到自身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主要是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優,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產業、新增長極培育不夠;優質教育和優質醫療與人民群眾新期待相比還有差距;部分干部還存在創新不足、擔當不夠等問題。
各位代表!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特別是在鄉村振興、解決房地產領域“三難”問題、支援額濟納抗疫、化解債務、處理信訪矛盾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廣大干部群眾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為我們樹立了干事創業、奮發前行的旗幟標桿。我們一定要以想干事的姿態、能干事的本領、干成事的作為,直面問題挑戰,全力攻堅克難!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的引航定向,有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厚愛,有區委的堅強領導,有善作善成的干部隊伍,有58萬勤勞智慧的臨河人民,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及2022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奮斗“十四五”、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五年,是建功新時代、大步邁向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黃金五年。我們必須用實干行動彰顯市政府新擔當、體現市政府新作為、提高市政府帶動力,以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敢闖敢干、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努力干出一番大事業、闖出一片新天地。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緊扣筑牢“兩個屏障”、建設“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圍繞市委“五高”奮斗目標,錨定“勇當排頭兵、爭做示范區、建設新高地”的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響全面振興工業硬仗,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奮力譜寫臨河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奮斗目標是: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生態文明、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今后五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精準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十大專項攻堅行動”,持續開展禁燃禁放禁燒禁揚“四禁”工作,精細化抓好散污散煤散塵“三散”污染源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統籌做好護水、管水、治水、防水、興水五篇文章,持續加強黃河河道和灘區治理,實施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退耕還濕、黃河沿河廊道生態修復等工程,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強化點源、面源、內源污染防治的系統性、協同性和精準性,進一步加強“雨、污、中”水管網建設改造力度,持續鞏固治理成果。嚴格落實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田長制,推進“四控兩化”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計劃,扎實開展廁所、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擴面提質。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突出抓好重點工業企業清潔化生產和綠色化改造。全面推行林(草)長制,實現林草資源的科學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讓每一個公民做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和推動者,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積極貢獻。
(二)堅持創新引領,推動產業振興崛起。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建設高標準農田4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5萬畝,全程機械化種植193萬畝,實施現代種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程,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和產業化聯合體,建設小麥、玉米、番茄、向日葵等產業集群,打造肉羊、奶業等優勢產業帶,建成一批現代科技產業示范園、倉儲物流園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在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致貧返貧。全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牢固樹立“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理念,狠抓延鏈補鏈強鏈,探索實施“鏈長制”,著力構建具有臨河特色的“7+4”現代產業體系。把新能源產業作為工業經濟的主導,將生物制藥、能源基礎、裝備制造、新材料等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光伏、生物質發電、風電智能制造等產業;圍繞肉羊、飼料、面粉、絨紡、籽仁、番茄脫水菜、數字畜牧等7大產業,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全面帶動傳統產業向規?;?、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值200億元;認真落實“科技興蒙”行動,依托高校、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雙創”活動培育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提升新興產業人力資本投入質量。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特色文旅為發力點,積極發展總部經濟,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新高地;完成包銀高鐵臨河段建設,實施國道G110、G242等新改建工程,構建立體化交通網絡;主動融入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帶,深度挖掘黃河文化、河套文化、西口文化內涵,推進農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緊盯國家農高區建設,聚焦“農、高、科”三要素,按照“兩年成型、五年成勢”的發展目標,充分利用好自治區“科技興蒙”專項資金和市級配套專項資金,加快推進“天賦河套”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園區和全國分倉中心建設,科學規劃建設鐵路物流園區,開通運營“中歐班列”,積極創建綜合保稅區和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推動國家農高區建設成為全國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
(三)堅持系統思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協作聯動。更寬領域、更大范圍融入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呼包鄂烏協同發展區,積極承接京津冀地區優質產業轉移,深度參與對蒙開放區建設。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本土龍頭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強化首位意識。主動扛起市政府責任,積極推進臨河主城區與農高區、經開區、雙河區、物流園區融合互促、協作共興。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和包容審慎監管,打造更優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厚植發展潛力。在“深謀、勤跑、善爭”上做足文章,加強與國家和自治區“十四五”規劃、各項政策的銜接,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項目,加速擴大有效投資。樹立風險意識。著力盤活呆滯資產、低效無效資產,穩妥有序化解政府存量隱性債務,有效防范房地產、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四)堅持人民至上,推動幸福指數升級。聚焦共同富裕目標,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實施教育強區戰略,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實施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行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質量通過國家驗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培育發展優勢特色???,扶持和促進蒙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著力構建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加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支持慈善公益事業發展,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強化政策支持,關心關愛殘疾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統籌規劃“一老一小”服務設施數量、規模和布局,讓群眾就近就便享受服務。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實施道路暢通工程、管線更新工程、環境治理工程,有序實施老舊小區、平房區改造,統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抓實抓嚴抓細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做實網格化、智能化管理,有效預防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風險評估等工作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產生,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區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十一屆二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準確研判形勢,精準定策施策,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遵循。我們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確保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1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有效降低。
圍繞完成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鄉村振興,掀起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高潮
實施產業興農行動。圍繞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兩大抓手,以推動農民增收為最高目標,大力推進產業強村富民行動。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農業全程機械化,推廣使用衛星導航、無人駕駛等農機新裝備和農業新技術,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23萬畝,確保耕地保有量在200萬畝以上、糧食播種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堅決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以土地流轉為引擎,帶動農業規?;?、標準化發展,新增土地流轉10萬畝、設施農業5000畝,新建續建市區重點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0個。以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為契機,新建規模養殖場20個,新增優質基礎母羊20萬只,牲畜飼養量達到615萬頭(只),啟動運營活畜交易市場,持續夯實“中國羊都”基礎;以瘤胃膠囊研發推廣為抓手,努力建設數字畜牧業全產業鏈技術輸出基地。認證“二品一標”、名特優新產品10個以上,新增4款“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授權產品,努力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穩步推進鄉村建設。完善中心鎮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促進人口、產業集聚。實施“一鄉鎮一片區”鄉村振興區域試點示范提升工程,全面推進河套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重點區建設,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編制村莊規劃,精準確定村莊布局分類,合理安排村莊建設時序。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配備垃圾轉運車445輛,新建農村生活垃圾焚燒爐5座、衛生廁所1000座,繼續安排財政獎補資金520萬元,進一步激發鎮村組工作積極性;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7個,新改擴建農村公路207.5公里,改造危橋45座;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建成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
激發農業農村活力。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資源,創新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增農民合作示范社15個、示范家庭農場150個、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以上。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大學畢業生、退休干部等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大力開展“鄉村振興大比武”,激發勇于擔當、爭先創優、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不斷完善“一統三治”治理模式,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深入開展“干凈人家”“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
(二)聚焦工業振興,著力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
推動工業擴量提質。緊緊圍繞“7+4”現代產業體系,夯實產業基礎、延長產業鏈條、補齊產業短板,不斷穩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引導優質要素資源向工業領域聚焦。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全力保障聯邦制藥9噸他唑巴坦、聯源熱電聯產二期等12個項目建成投產,積極扶持華北油田巴彥河套勘探開發、臨河熱電廠靈活性改造置換、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等11個項目形成效能,加快推進德源有機肥改擴建、海大生物飼料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重點跟進富邦500噸多殺菌素、三一重能風機和葉片加工產業園等4個項目取得新突破。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健全完善領導干部聯系走訪企業制度和企業家座談會制度,深入開展企業“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切實做到反映的問題“能辦的馬上辦、需要協調的合力辦”,全力打造“項目能落地、辦事不求人”的營商環境。抓好企業梯度培育,緊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推動恒豐銀糧面業、富川飼料等企業上市步伐,支持永明機械、金草原等8家企業提質、升規,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全區工業發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圍繞重點產業、首位產業和特色產業,堅持領導干部帶頭招商、人人招商、全民招商,大力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著力引進國內“500強”投資者,不斷提升招商實效。圍繞本土企業實施再造工程,千方百計推動現有企業持續增資,支持企業擴產增效,既把盤子做大、鏈條做長、品質做優,又在存量“滾動發展”中吸引增量“滾滾而來”,使小企業變成大企業,大企業變成強企業。健全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激勵機制,落實好區領導包聯重點產業鏈工作機制,樹立招商工作重數量更重質量、重簽約更重落地、重規模更重效益的鮮明導向,確保年內引進到位資金35億元以上。
強化關鍵要素保障。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服務產業發展。全面推行項目審批代辦服務,高效運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持續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抓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在土地、能源、供水等物質資源上重點支持,在用工、融資、物流等政策措施上精準服務,實行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保障,力促重點項目早落地快達產。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加強專項資金績效評審,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國有資產運作能力,為項目建設提供高效服務。
(三)聚焦現代服務業,不斷挖掘高質量發展潛力
促進消費升級。啟動實施消費升級和培育發展新消費行動,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向線下延伸,引導實體商業直播帶貨,鼓勵創建網紅經濟集聚區;優化城區便民市場,做大五谷城智慧農批市場,推動東方商貿城全面運營;精心打造河套特色美食文化地標3個,積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推動住宿餐飲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升級轉型,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5億元。
暢通流通體系。強化現代流通企業培育,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引進培育國內外骨干物流、電商企業,助推“天賦河套”總部基地全方位、高水平運營,保障華北油田聯合站、轉運站、指揮中心等項目建成投運,推動國家冷鏈物流基地、浩彤現代智慧物流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構建承東啟西、北開南拓的區域性物流樞紐和集散網絡。抓好流通供應鏈的全鏈條整合完善,推進173個村“快遞進村”建設,健全完善區、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強化外貿企業服務,力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投入使用。
做精旅游產業。促進“文化+”“旅游+”多業態融合、各要素集聚,加強智慧文旅等基礎配套建設,加快推進浩彤·彤鑼灣文旅康養試驗區、鏡湖生態旅游、黃河詩詞文化旅游自駕游營地、馬文化產業園等建設,力爭把王府商業街、黃河彎文化旅游產業園打造成農文旅融合發展對外展示窗口。傾力打造河套工業農耕文化觀光游、西北部湖泊山川生態游、黃河文化研學體驗游、親子特色休閑游等精品旅游線路,積極發展鄉村特色“微”旅游,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的旅游格局,真正讓臨河“有人來、留得住、能消費”。
(四)聚焦城市更新,大力推動現代化城市建設
精準優化城市功能。樹立市區一體、共同發展理念,合理確定城區邊界和容量,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建設一批高品位的風情街區、商業街區、精品連鎖酒店,構筑鮮明城市符號,提升城市品質,形成獨有魅力。加快5G商用步伐,完善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讓臨河人民享受“數字化”新生活。統籌抓好北邊渠、河大舊址平房區、高鐵站周邊等重點片區開發,同步建設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抓好養老、旅游規劃建設,推進河套非遺小鎮、黃河生態廊道等項目建設,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力。
精細提升城市品質。持續實施東升路、長春街、光明街、幸福路等道路暢通工程,同步配套給排水管網及道路照明工程。持續提升城市居住品質,改造老舊小區31個,通過新建安置、貨幣化安置、非成套住宅改造等方式實施1520戶棚戶區改造及周邊基礎設施配套;新增公共停車位1.2萬個。持續開展城市供水水質和污水處理提升行動,新改建供水、污水管網、輸配電線路335公里。持續鞏固園林綠化存量,改造社區口袋公園6個、城市節點10個,讓老百姓家門口體驗“百草園”。
精心抓好城市服務。合理供應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持續治理建筑和房地產領域亂象,大力推行“交房即交證”,強力推進“三難”問題清倉見底,統籌解決剩余“回遷難”“入住難”“辦證難”。加強城市管理,深入實施“街長制”,大力開展交通秩序、農貿市場、違法建設等重點領域綜合治理,提高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積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快推進居住社區智慧治理平臺建設運用,著力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力。
(五)聚焦生態建設,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抓好減排、壓煤、抑塵、治車、控秸等重點任務,完成城郊村“煤改電”7072戶,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確??諝赓|量穩定達標。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管,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提高城鎮生活、工業污水收集和處置能力,加快推進雙河鎮生活污水管網以及新華鎮、白腦包鎮、烏蘭圖克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危險廢物綜合處置,投用餐廚垃圾處理廠、建筑渣土消納場,完成垃圾處理填埋場地下水防滲改造。扎實推進土壤治理和修復,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穩定向好。
完善生態文明體系。實施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強化各類規劃管控邊界、約束性指標動態監督。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聯動、司法銜接,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完善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和環境污染責任險制度,推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和碳減排、碳金融市場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打響生態臨河品牌。嚴格落實黃河流域“三線一單”,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強化規劃環評,嚴把準入關口,從源頭上預防環境污染。扎實推進“四控兩化”行動,探索推行面源污染治理效果與項目資金、政策補貼掛鉤等獎補機制。積極推行“林(草)長制”、林地經營權流轉等機制,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6萬畝,促進生態功能不斷增強。做好“生態+”文章,大力發展經濟林等生態富民產業??茖W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六)聚焦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動力
強化科技創新。完善企業研發投入激勵機制,加大科技經費投入,爭取上級科技項目10項以上。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大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建設力度,新增創新平臺6家以上,建設硬質小麥、肉羊、向日葵、辣椒技術創新中心4大平臺,助推國家農高區建設。深化“人才+項目+資本”融合發展模式,完善人才住房、子女入學等政策,更好引進產業緊缺人才和教育、醫療等領域高層次人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養工匠型人才。
加強改革協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四辦”工作水平,抓好“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一趟不用跑”事項達到70%以上,推廣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強化“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完善“接訴即辦”指揮調度功能,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性、差異化需求。完善落實減稅降費工作機制,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健全政銀企風險共擔機制,提高中小微企業、“三農”等貸款可獲得性。深化國資國企分類改革、分級管理,推動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強化稅收征管,拓展土地出讓、耕地指標交易等方面的財源渠道,持續增強綜合財力,為經濟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提供保障。
擴大對外開放。依托電商園區等平臺,積極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繼續拓展B保業務,大力開展葵花籽、果蔬出口和亞麻籽、油葵、橘皮進口等業務,保持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
(七)聚焦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擴大優質教育供給。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落實“雙減”工作;聚焦建設教育強區,深入實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十條意見,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多渠道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繼續推行城鄉學校聯盟、大學區制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堅定不移推進三科統編教材使用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啟動水源路學校幼教綜合樓等建設,在西區規劃建設1所小學;持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公開招聘優秀教師,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著力保障人民健康。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平急結合機制,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把外防輸入作為重中之重,打牢群專結合、群防群控基礎,切實筑牢人民生命健康防線。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新改擴建基層醫療機構6個,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緊密型醫共體和社區衛生機構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享。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強化優生優育服務,提升人口質量。全面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平,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餐飲業“明廚亮灶”率保持在90%以上,保障老百姓飲食用藥安全。
加強基本民生保障。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組織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重點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貧困家庭等創業就業,新增城鎮就業45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萬人。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落實好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任務。完成22個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建成一批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深化醫保改革,加強基金監管,減輕參保群眾醫藥費用負擔。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強特殊困難群體的兜底救助保障,促進社會福利、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
促進文體繁榮發展。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三館一站一室”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效能和城市文化內涵,積極推進臨河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力爭工人文化宮建成投用。支持文創產業加快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出一批富有臨河特色的文藝精品,繼續辦好消夏文化藝術節,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切實推動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
提高社會治理效能。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積極推動矛盾化解糾紛機制向基層延伸,有效化解信訪積案。深化平安臨河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工作,推進實施“雪亮工程”,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鞏固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果,實施基層應急能力提升計劃,加快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統籌做好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雙擁共建、人民防空、外事僑務、關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八)聚焦自身建設,全面開創工作新局面
始終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入學習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忠誠施政,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問題,扛穩意識形態工作責任,不折不扣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確保政府系統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始終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健全事前評估和事后評價機制,加強決策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堅持政務公開,完善政府權責清單,提升政府公信力;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善于在監督下積極作為。
始終加強實干型政府建設。堅持把抓落實擺在政府工作第一位,堅持區委有部署政府就有行動。聚焦“勇當排頭兵、爭做示范區、建設新高地”目標,把“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作為常態化標準,落實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說了就辦、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責任鏈條,切實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始終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強化隊伍建設,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推動廣大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不斷提升應對復雜形勢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解放思想,強化效能建設,創新行政方式、服務意識,注重把握民意動向,注重傾聽效果回音,到群眾中去做政府工作,靠群眾支持政府工作,以高質量的工作推進高質量的發展。
始終加強廉潔政府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按照“一崗雙責”要求,認真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審計監督結果運用,加大對國有資產、行政審批、工程建設等監管力度。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頭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把財政資金更多用于為發展增添后勁、為民生雪中送炭,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得群眾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藍圖繪就,惟有奮斗;揚帆破浪,正當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奮楫爭先的拼搏,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臨河努力奮斗,以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